8+1全国碳交易市场盘点

2024-03-24 16:53:00

  4月12日,广州金融监管局官微广州金融发布“2023年广州市交易场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要点”,明白准确地提出,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增强在粤港澳三地的服务功能,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买卖平台。

  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建设,是以国际碳交易中心为目标,被视为是“我国开展碳交易国际合作、促进碳排放权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窗口和出海口”,意义重大,将带领我国碳交易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
  回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历史,呈现出“从国际中到国际中去”的发展路线。《京都议定书》确定了三大机制,联合履约机制、国际碳市场发展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(CDM机制),早期我国便是以CDM机制参与国际碳交易,与发达国家直接进行碳信用交易。

  2017年,中国提出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,2013年,深圳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,随后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重庆、天津、湖北、福建碳交易市场试点工作陆续展开。直到2021年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,并慢慢的变成为全球碳排放覆盖顶级规模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。

  这里补充一点,重庆市已经建成上线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涵盖碳履约、碳中和、碳普惠的“碳惠通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,截至2022年底,核证自愿减排量(CQCER)累计交易323万吨,交易额达到7785万元。

  广东碳市场一直走在全国试点前列,积极探索各种交易产品,在全国碳市场试点中顶级规模,2022年年度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均居碳交易试点首位。

  此外,广东碳市场还积极地推进更多行业纳入碳市场,除水泥、钢铁、石化、造纸和民航之外,在2023年2月发布的《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》中,明确说将逐步探索将陶瓷、纺织、数据中心、公共建筑、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纳入广东碳市场覆盖范围。

  近日,湖北碳市场完成首笔在《湖北省碳排放权操作指引(暂行)》政策下的碳排放权。湖北碳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。

  2022年,深圳碳市场首次开展碳配额有偿分配,总成交量58万吨,成交均价43.49元/吨,总成交金额达2526万元。

  天津碳市场配额分两次发放,第一批次按照纳入企业前一年度履约排放量的50%确定,第二批次根据真实的情况多退少补进行核发。

  截至2023年3月,北京市碳配额(BEA)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各种类型的产品成交量达到1亿吨左右,成交额超过35亿元,配额线元/吨。此外,完善碳市场交易建设,开发完成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。

  上海碳市场是我国第二个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试点,行业覆盖27个工业和非工业企业,包括钢铁、化工、建筑、航运、水运等,有近1500个控排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交易。在《上海市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》中,明白准确地提出举办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,树立“中国碳交易”品牌,助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中心、碳定价中心、碳金融中心。

  据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全国碳市场总体配额履约率为99.5%,共有1833家重点排放单位按时足额完成配额清缴。从各地区履约情况看,海南、广东、上海、湖北、甘肃五个省市全部按时足额完成配额清缴。

  总体来看,2022年地方试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下降,相较上一年降幅达18%,仅有湖北、上海和福建碳市场成交量增加。2022年各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均价全部上涨,价格涨幅均不低于15%。

  数据参考:各试点交易中心官网、第一财经、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